皮膚痕癢脫皮,小心生癬 - 由楊浩康(Yeung Ho Hong)醫生講解
香港的春夏季節常因天氣潮濕、悶熱,使得環境成為真菌繁殖的理想溫床,這也是許多人常受生癬困擾的原因。生癬,俗稱真菌感染,可發生在皮膚的任何部位,因為真菌喜歡在含有角蛋白的表皮層上繁殖。常見的感染包括出現在軀幹和四肢的體癬、指甲的灰甲、足部的足癬(俗稱香港腳)以及腹股溝區的股癬。這些感染不但影響皮膚美觀,還可能引起持續的痕癢、紅疹和脫皮現象。
真菌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,也可以通過共用毛巾、衣物、床單或其他受污染的物品進行間接傳播。因為孩子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成熟,幼兒在學校或家庭等密閉環境中更容易受到感染,而成年人在熾熱、潮濕的環境下,如運動後或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衣服,也常見生癬現象。當皮膚初期出現發癢及脫皮狀況後,隨著時間推移,紅疹會逐漸演變成環狀的擴大病灶,給患者帶來不適與美觀問題。由於生癬與濕疹有時在外觀上十分相似,患者常會誤以為自己患上濕疹而自行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膏,這反而可能使真菌感染惡化,延長治療時間。
在治療方面,醫生會根據病情輕重選擇不同的方案。對於輕微的真菌感染,首選通常是外用抗真菌藥膏,如含有克霉唑、特比萘芬或酮康唑成分的制劑,這些藥膏可以直接殺滅皮膚表層真菌,並減輕局部炎症和瘙癢感。而對於感染範圍較廣或較嚴重的病例,則需要使用口服抗真菌藥物,如伊曲康唑或灰黃黴素,以達到全身性治療效果。對於指甲灰甲等頑固真菌感染,部分醫生也會採用激光治療,其原理是利用激光產生的高熱來破壞受感染的指甲組織,從而殺死指甲中的真菌。
除了藥物治療外,日常護理也是預防和治療生癬的重要環節。保持個人衛生,尤其是在出汗後及時清潔並徹底擦乾身體,對於減少真菌滋生具有顯著作用。建議穿著透氣性良好的衣物,尤其在炎熱潮濕的季節中,避免長時間穿著貼身或不透氣的衣物,以免產生闷熱環境促進菌群繁殖。對於足部,特別是腳趾之間,應注意事後徹底擦乾,並定期更換鞋襪,以降低觸發足癬的風險。同時,使用公用設施時,如游泳池、更衣室等,也要注意個人物品的消毒,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或鞋襪,從而防止真菌在家庭或社區內傳播。
總結來說,生癬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真菌感染,其典型表現為皮膚出現紅疹、痕癢及脫皮等症狀。治療上,輕微感染可通過局部外用藥物控制,而嚴重感染則需要口服抗真菌藥物或輔以激光治療等方法。除了積極治療之外,日常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公共衛生措施同樣關鍵,能有效防止真菌在家庭及社區間的傳播。對於患者而言,及早就診、遵從醫囑以及定期檢查都是保障皮膚健康的重要步驟。
參考文獻:
1. Gupta, A. K., & Cooper, E. A. (2008). "Update in antifungal therapy of dermatophytosis." Mycopathologia, 165(2), 53-60.
2. Havlickova, B., Czaika, V. A., & Friedrich, M. (2008). "Epidemiological trends in skin mycoses worldwide." Mycoses, 51(s4), 2-15.
3. Elewski, B. E. (1998). "Onychomycosis: pathogenesis, diagnosis, and management."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, 11(3), 415-429.